临海大洋社区:“小集市”打通志愿服务“自循环”
来源:上海五星体育频道手机在线直播观看 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6:09:29
从理发、家电维修,到面点飘香、服务贴心的暖心集市。在临海大洋社区,每个月的“益民好”公益集市很受社区居民欢迎。
以公益集市项目为“圆心”,大洋社区立足党建引领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,建强用好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两支队伍,落地“向阳萌宝团”“居民顾问团”等项目,与社区居民一起绘就“同心圆”,加快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。
大洋社区成立于2001年9月,常住2153户,非流动人口6838人,老年人口比重较高,老龄化程度达25%。
“我是2023年到社区的,接触的第一个项目就是‘益民好’公益集市。从最开始的只有几个小摊位,到现在有吃有喝有服务的‘社区集市日’,参与的人慢慢地多了。”社区专职社工余佳明是集市的“主理人”,他告诉记者,进入社区的第一个工作,就是跟着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秀利做项目策划,怎么把项目做精做细,都能在实战中找到最优解。
经过社工和志愿者深入走访调研,精准收集居民需求,大洋社区整合沿街商铺、社区能人等资源,规划市集服务内容。社工挖掘辖区创业大学生、社区手艺人等人力资源,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特长,开展银丝金剪、磨刀小匠等服务,项目从最初的几个小摊位,发展成能为居民提供近20项“一站式”助农助老便民服务的大集市。
依托公益集市志愿服务项目,大洋社区将志愿服务、便民消费,带到居民“家门口”。项目开展两年来,“益民好”公益集市已经成为大洋社区居民心中认定的“放心品牌”。
2011年,吴章撑在大洋社区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。去年,他也加入到“益民好”公益集市项目,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。“社区里老年人比较多,我有这个手艺就来出把力,大家说舒服,我能服务大家,感觉很满足,很有成就感。”
而通过集市获取的资金构成的“洋溢”公益基金,再度用于反哺志愿服务项目,打通社区“造血”功能的“自循环”。
“益民好”公益集市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,也带去了低于市场价的特色美食,消费产生的资金又被反哺到社区公益事业中。“为了增强社区造血能力,我们成立了‘洋溢’公益基金,探索建立志愿者积分兑换体系,设计了运营收入投入基金、基金提供物资保障、积分体系激励服务、服务维持集市运营的闭环机制,让公益可持续。”余佳明说。
在“洋溢”公益基金的支持下,大洋社区开设了为双职工家庭子女提供课后托管与兴趣活动的“向阳萌宝团”项目,受益儿童超2000人次。举办“萌宝研学”系列活动,组织社区儿童参与职业体验、文化探寻等研学活动,拓宽孩子们视野,累计服务超400人次。并为“乐活天地”小小店长项目,提供了物资保障,激励亲子志愿者通过参与服务赚取积分、兑换奖励。
“‘乐活天地’项目落地后,由‘洋溢’公益基金出资,添置了海洋球等设施。我基本上每天都带着孙女来,一边服务来的邻居,一边带孙女。”志愿者王海云说,平时搞搞卫生,整理书跟海洋球,还能跟左邻右舍交流育儿经验,聚在一起很开心。
此外,“洋溢”公益基金还支持了大洋社区各助残扶弱、慰问活动等公益项目,真正做到让集市的收益流淌到社区最需要的地方。
“如何盘活资源,精准服务社区居民的切实需求,这是我们在开展社区工作时的一大重点。”在周秀利看来,唯有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,才能真正激活社区的内生动力,而党建引领便是撬动这一活力的关键支点。“社区坚持党建引领‘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’融合,由社工做好项目策划和志愿者培育,志愿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更好为社区居民服务。”
大洋社区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放进党建“大盘子”,成立“社工成长营”“志愿者孵化营”,由社区党总支牵头,链接台州市社会工作名家工作室、社区书记工作室,定期为社工和志愿者赋能。
同时,大洋社区以项目管理的模式,不断丰富现有项目,持续推动新项目落地。慢慢的变多的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服务,也有慢慢的变多的社区居民,从受益者变为参与者,再到自治共治的推动者。
80岁的金送喜是社区“顾问团”的志愿者,参与到社区大大小小的治理事务中。“我是被集市吸引过来的,起初是觉得集市很方便,测血压、修小家电,服务了老年人的切实需求。被服务了几次之后,我也想着,自己是否也能为社区做点什么,就主动找上门来了,平时做做纠纷调解,帮忙张罗集市活动。”
党建统领,专业助力,全民参与。因活动而生,应服务需求而建的大洋社区志愿者团队从居民中来,服务居民,“洋溢”的幸福感触达社区的每个角落。


